今天是: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特色课程
古典诗词
班队活动
师生风采
服务社会
   新闻资讯
邳州市举办“银发暖一线”文...
邳州老年大学隆重开启“银龄...
邳州老年大学党员志愿者参加...
邳州老年大学联合多部门举办...
邳州老年大学文化使者惊艳亮...
恰逢春潮涌 学子并肩行|邳...
   联系方式

电话:0516-80230829
校址:江苏省邳州市瑞兴路市民活动中心东楼
邮编:221300
邮箱:pzlndx@163.com
网址:www.jspzlndx.com
网站邮箱:2130474764@qq.com

特色课程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校园文化>> 特色课程
奋力开辟邳州老年摄影新境界

发布时间:2016-11-11  新闻类别:特色课程 点击次数:378

  16年6月25日,邳州市人民公园,树影婆娑,游人如织。邳州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场教育局、民政局、文广新体局、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邳州老年大学承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书画摄影展”,正在这里举行,吸引着众多的党员领导干部与市民前来观看。

  一位老人一边观看,一边感慨地说,现在学摄影、学书画的人越来越多。不过,能像老年大学这样,一年几次把作品摆在公园与广场让老百姓观赏的还不多。年年坚持,这确实是难能可贵啊!

  是的,邳州老年大学近年来秉承“开放办学、文化惠民”的理念,每年都要围绕重大节庆、围绕邳州市委市场政府的中心工作,举行各种主题展览,既表现了学员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时代精神风貌,也从另一视角反映了邳州人民在经济、社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取得的新成。

  ,让我们先来说说邳州老年大学的摄影。

  一、应运而生的“摄影团队”。进入21世纪后,社会走向“读图时代”,摄影这一现代艺术很快进入“寻常百姓家”,爱摄影、学摄影的人越来越多。邳州老年大学顺应潮流,及时开办“摄影学科”,聘请原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玩”了一辈子照相机的“行家”潘修华来校执教。潘修华本来是从“教育口”出来的,几十年的新闻摄影工作磨练,使他在邳州摄影界成为屈指可数的少数几个“领军人物”之一。走进老年大学的课堂,他热情似火,诲人不倦,用绵密严谨的教学方法,将几十年的摄影技术与心得如竹筒倒豆子般地与学员分享,很快“摄影”成了老年大学的“热门课程”。一时间,邳州市“买单反,玩摄影”成了退休干部职工与老年市民朋友的“生活时尚”。

  13年度12月29日,通过邳州民政局的审批注册,邳州市老年摄影协会(邳州老年大学摄影社)宣告成立,潘修华被选为主席。从此,在老年大学统一的教学管理与领导下,这个以摄影班学员为主体的群众性文化社团,努力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基本要求,坚持把准政治方向,立足根本,围绕时代主题,开展规范有序的教学与实践创作活动,形成了“凝聚影友、服务大局、当好桥梁、惠及大众”的工作格局,使协会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奋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型、创新型团队”。这样,邳州老年摄影工作不断地从“规范”走向“科学”,从“理论”走向“实践”, 从“课堂”走向“社会”,队伍不断壮大,成果不断涌现,成为建设“美丽邳州”、“文化邳州”、“和谐邳州”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生动活泼的“摄影教育”。 14年,年富力强的“邳州摄影达人”朱笋也走进了老年大学“摄影课堂”,成为老年大学摄影班又一位教师。他认真执行教学规范,精心备课,印发讲义,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形象而有条理地呈现给学员。他还通过印发“摄影知识测试与学习问卷”,了解“学情”,因材施教。初班主要传授摄影基础知识与技术,高班重在现代摄影技术的“后期制作”。学员即“学”即“练”,自行拍摄,按时交“作业”。朱老师在课堂上逐一“点评”,并结合自己的摄影实践与创作心得,鼓励大家志存高远,勤于探索。这些举措,不仅使学员们学到了摄影技术,也学会了团结与沟通,提高了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现代摄影文化的“情感熏陶”。这样,通过课堂教学和“互联网+”,学员们得以“自由地学习”,顺畅地交流互鉴,各自的知识积累也逐渐丰厚起来。有了“群”,有了“微信”,师生不仅在课堂、在拍摄现场,是在家里电脑旁也能相互切磋,形成“大脑风暴”,碰撞出“思想与艺术的火花”。

  古人云,“九层高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几年的教学与实践,使不少学员在摄影上“渐入佳境”,还有一些佼佼者实现了摄影艺术的“三级跳,完成了由“爱好者”向“发烧友”再到“摄影家”的转变。以学员程颖芳为例,几年的摄影班学习,使她如醉如痴地“迷”上了摄影,不分春夏秋冬,也不论清晨夜晚,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摄影艺术上完成了“化蛹成蝶”的转变,14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邳州市一个女性中摄协会员 。另外像胡向阳、邹允东、刘德志、冯宪端、朱志平等老同志,也都心系摄影,持之以恒,苦心钻研,精益求精,在摄影艺术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三、面向世界的“摄影创作”。随着移动通讯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到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摄影者”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脚步也越走越远。这不光显示了越来越旺盛的“摄影需求”,而且表明在“摄影视野”上,大家都逐渐地“面向世界”了。为适应需求,老年摄影协会适时组织学员听取国内摄影家的“讲座”,集体订阅《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与《大众摄影》等报刊,指导大家向报刊杂志投稿,参加邳州市与各地影展与影评活动。朱老师还创建了“老年大学摄影群”和“丝路驿行微信公众号”,并且优选学员的作业与创作成果,加上集体实践的“拍摄花絮”,制成“音乐像册”。

  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摄影学习与采风创作热情。他们组织起来,打着“江苏省邳州老年大学摄影采风创作团”的旗帜,从动人心魄的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到举世闻名的河南林州“人造天河红旗渠”;从风景如画的江西骛源到建筑风格独特的安徽歙县明清古民居;从漫山遍野红红火火、硕果满枝的山东青州柿子沟,到曾经遍燃抗日烽火的巍巍太行山;从“天苍苍,野茫茫”的内蒙古坝上草原,再到完整保存了少数民族纳西族文化的云南“丽江古城”……到处都留下了邳州老年大学摄影学员的足迹。

  不要说祖国的大江南北、海岛边疆、草原沙漠,田园农舍,是欧洲、北美、澳洲、东南亚等地的城市建设、异域风情、民族文化,宗教习俗、山水景色等等,也常常被咱们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学员用镜头“固定”下来,用鲁迅的话说,是“拿来”作为我们的“文化借鉴”。因为大家深信,世界是地大物博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咱们邳州老年摄影爱好者在“开放之风”的影响下,具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豪迈之情,敢用双脚丈量地球,能把镜头向全人类聚焦,有信心创作出更有时代感、更有世界普遍性的“摄影佳作”。

  四、风生水起的“摄影惠民”。历史告诉人们,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项事业,如果不能面向大众,不能给人民带来希望与利益,必然不能指望它会持久地生存下来。有鉴于此,邳州老年摄影协会成立两年多来一直认为,学拍摄,搞拍摄,出作品,不意味着必须“出远门”、“拍外(地)景”。一定不要相信“近处无风景”,而要相信“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近处不是没有美景,是我们没有发现“美”的眼光。

  为此,每年的工作计划,都注重立足本土,抓住当下,主动服务于邳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为老百姓“存照”,让改革开放的宏图大业“出彩”,成了咱们邳州老年摄影教学、实践与创作的“主旋律”。不管是“老摄”还是刚“出道”的“新秀”,只要有时间,背上相机包、骑上电动车出发,到哪里去呢?当然是晨光初照或是夕阳西下的大运河畔;是生机勃勃、发展迅速、执徐州各县区新型工业化牛耳的的“经济开发区”;是以“时光隧道”闻名遐迩的银杏森林博览园;是为邳州赢得“中国旅游城市”块的九龙山风景区;是集水利、发电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银杏湖;是沙沟湖农业博览园与炮车古栗园;是将棚户区改造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的“新苏中心城市综合体”;是能体现“邳州·中华英烈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戴庄禹王山抗日纪念馆、碾庄烈士陵园、王杰烈士纪念馆与“小萝卜头烈士纪念馆;是能体现百姓生活质量的市民“服务大厅”、业大楼、活动中心与才扩建的桃花岛公园……

  是的,关注民生,聚集发展,惠及百姓,做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联系老年朋友的桥梁与纽带,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这——是邳州老年摄影文化的永恒主题。

  有道是,“有境界则自成高格”。邳州市老年摄影事业起步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形成一支方向明确、团结奋进、接地气、能担当并且充满正能量的“艺术力量”。相信他们会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鼓舞下,奋力开辟邳州老年摄影新境界,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邳州续写“新篇章”!


(撰稿人:吕立言)

搜索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  
 最新: 特色课程
. 新的一年要有新的目标 [2017-3-31]
. 拍“春”摄影技法 [2017-3-31]
. 冬日坝上冷艳之美--胡向阳 [2017-3-31]
. 人民公园 [2016-11-11]
. 邳州老年大学特色学科选介(一) [2016-11-11]
. 奋力开辟邳州老年摄影新境界 [2016-11-11]
.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摄影作品展(选萃) [2016-11-11]
. 手机游拍欧洲六国 [2016-11-10]

邳州老年大学 关键字: 江苏邳州老年大学 - 邳州老年大学 -
邳州老年大学 地址:邳州市瑞兴南路市民活动中心东楼  版权所有 ©2016-2017
你是第2480701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 邳州 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