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特色课程
古典诗词
班队活动
师生风采
服务社会
   新闻资讯
邳州老年大学2025—20...
国粹新章:邳州市京剧票友工...
邳州老年大学开展"银龄助发...
当诗音画邂逅红色记忆:邳州...
邳州老年大学2025—20...
邳州老年大学开展“七一”慰...
   联系方式

电话:0516-80230829
校址:江苏省邳州市瑞兴路市民活动中心东楼
邮编:221300
邮箱:pzlndx@163.com
网址:www.jspzlndx.com
网站邮箱:2130474764@qq.com

师生风采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校园文化>> 师生风采
“战士精神”演绎出精彩“艺术人生”——邳州老年大学王家胜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16-11-10  新闻类别:师生风采 点击次数:512

  王家胜,男,62岁,中共党员,江苏省文化厅与人事厅联合表彰的全省先进文化工作者。现任邳州老年大学合唱团教练兼指挥,电子琴班(高级、中级、初级3个班)的专任教师。原任邳州市文化馆副馆长,曾任邳州市音乐协会主席,是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一、军旗下面歌嘹亮

  在青少年时期,王家胜对音乐艺术十分痴迷,无论对声乐、器乐还是舞蹈,都有着似乎狂热的喜爱。1969年,他被选进山东省济宁地区文工团。那个年代,讲的是“实践出真知”。在这个“革命文艺”的大融炉里,他开始受到和立体式的“陶冶”:创作歌曲(作曲与歌词)、舞台演出等都想尝试,样样都想“拿得起”。那时,不论白天黑夜,创作、排练与演出“连轴转”是家常便饭。他所在的文工团,因为《红嫂》这个剧目而闻名,一段时间里,几乎每天都要演出。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作为山东省政府指派的慰问团,济宁文工团包括《红嫂》剧组,曾一起专门奔赴沂蒙革命老区巡回慰问演出,所到之处,每场演出都是人山人海,掌声雷动。这一年,他们团还为全省的劳动模范作了专场慰问演出。当时,作为一个满腔热血的文艺青年,王家胜的工作热情像是烈火一样地燃烧着。

  1970年底,部队专门到济宁文工团招文艺兵,王家胜被选上了,穿上军装,他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王家胜的天赋得到很大发挥,艺术才干有了很大的长进。那时,各种艺术形式他都想尝试一下,拉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二胡等,不管是民族的、还是西洋的,都想摸摸,摸到了舍不得放下。排练演出之余,他还热衷于音乐创作。1974年,济南军区文艺汇演,王家胜创作了男生独唱《战士爱听冲锋号》与男生小合唱《拉炮上山》两首歌曲,一起发表在济南军区主编的《连队歌声曲集》上。1979年,为参加沈阳军区庆祝建国三十周年文艺汇演,他创作了《葡萄、苹果和西瓜》舞蹈音乐,获军区创作奖,并出席颁奖晚会。同年,因军旅文艺创作成绩显著,他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8军政治部的通令嘉奖。那时,王家胜内心里感到非常自豪,认为当一名文艺战士真光荣。

  二、群众文艺显身手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因为王家胜在部队经过十六七年的锻炼,艺术上逐渐成熟,从参加演出到组织演出,成为一名“军营文化”的文艺骨干。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加上他那时已结婚多年,夫妻分居,家庭生活的负担越来越重,主观条件决定他要退伍了。按照当时部队的转业政策,他有三个地方可选择:一是济南市,那是他的出生地;二是泰安,那是他入伍的地方;三是他爱人的工作地,是邳州。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关头,他略一思考,敲定了邳州。这除了小家庭的原因外,主要是他来邳县探亲期间,参加过一次县政府举行的职工家庭文艺联欢会。晚会上他表演的节目引起了当时主管文教卫工作的副县长朱广生同志的注意。会后,县领导专门把他留下来谈心,反复叮嘱他,如果转业,一定来邳县,因为这里太缺艺术人才了。

  1987年,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被分配到邳州文化馆做“群众文艺”工作。实事求是地说,即使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八十年代,邳州文艺工作的基础条件与部队相比,也是有天壤之别的。用毛主席的话说,是一穷二白。除了一把椅子,一张办公桌,其他什么都没有,干工作靠一张嘴。这时,王家胜在心里给自己鼓劲说,咱虽然脱了军装,身上流淌的依然是战士的热血,“文艺战士”的“意志与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一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接受了任务,那还讲什么价钱?打什么折扣?

  从此,刚脱下军装的“文艺战士”王家胜按照县委宣传部的工作计划,以群众文艺活动为主导,以各乡镇“文化站”建设为基础,真像毛主席赞赏张思德的那样:全力以赴干工作,完全彻底“为人民”。说是一张白纸,好画新美的图画,真正办起事来,他时常感到难上加难。有时排节目,小到一根弦,一点封蜡,一面锣,甚至一片笛子膜,他都得去给想法弄来。冬天要顶风冒雪,夏天要不怕酷热。每当重大活动任务下来,他要先策划,拿方案,定节目,找演员,组织排练,舞美设计,灯光音响,服装采制,不一而足。每次演出或活动下来,都是心力憔悴。

  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的心血与汗水也换来了让人欣羡的成绩:记得那年参加徐州首届轻音乐比赛,按那次比赛规程,各县区均参加30分钟节目。这30分钟的音乐节目光写总谱得写几十张,要两个月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只有这些案头工作做得充足细致,比赛才能获得好成绩。邳县选送的节目获得集体一等奖、创作奖,而其中有王家胜的手风琴独奏《云雀》和《火车向着韶山跑》。1988年,他创作的歌曲《奶奶的月亮》参加徐州市音乐协会会员作品比赛,获总分第三名。同年徐州市首届艺术节,他为此创作了民族舞蹈《喜迎春》与《运河竹马》,两个作品双双入选徐州市首届艺术节舞蹈专场演出,他个人也获得作曲创作奖。同年,被邳州音乐界推选为音乐协会主席。

  如果说,在邳州文化馆的前3 年,王家胜的“群众文艺工作”还只是“盘马弯弓,初露锋芒”的话,那么到了九十年代,他的工作则是进入了一个“纵横驰骋,跃马扬鞭”的成熟阶段。1990年,王家胜负责编排的邳州民族舞蹈,被徐州电视台评为年度〈县区一刻钟〉栏目好专题片。1991年,他个人参加徐州市三项文艺全能比赛获二等奖。同年,参加“江苏工人之歌”评选,他参加创作的歌曲《果满山》——邳州八集水泥厂厂歌,荣获省文化厅颁发的金奖。1992年,王家胜被收入《江苏省音乐家名录》。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王家胜参加大型文艺演出——毛泽东颂,因表现突出,成绩显著,受到邳州市委宣传部的表彰。1996年,参加徐州市首届民间民族吹奏乐比赛,他负责改编创作的《军民他团结心连心》获一等奖。这一年,经过他改编的《军民团结心连心》吹奏乐,又应邀参加徐州市春节联欢晚会,并作为开幕曲而收到先声夺人的“轰动效应”。1998年,王家胜参与创作的《唢呐声声传喜讯》参加徐州市民族器乐比赛,获得创作奖和演出比赛一等奖。同年,参加柳琴戏《王继天》演出,先后荣获徐州市和江苏省两个“五个一工程奖”。09年,《彭城歌萃》编入他本人创作的歌曲《奶奶的月亮》、《挑起小挑遛徐州》。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王家胜还做了大量社会上的额外工作。很多企事业单位聘请他作艺术指导,编排文艺节目,以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比赛。这些工作虽说是他职责范围以外的,但王家胜认为这些工作是“群众文艺”事业的一部分,对于他来说责无旁贷。因此,他经常是下了班往有关单位“跑”,整天累得嘴干舌燥,腿痛腰酸,但一看到自己编排的节目逐渐成形,质量逐步提高,心里美滋滋的。况且,经过他指导的节目,参加相关比赛,都获得突出成绩。比如中国人民银行邳州支行,十年当中,连续参加徐州人行系统举办的五次文艺比赛,他辅导的节目参加了四次,全部获名。辅导运河小学的节目,参加邳州市教育系统合唱比赛,也获得了名。工商局、工商银行、地税局、妇幼保健所等众多单位在参加同行业文艺比赛中,都获得好成绩。

  三、老夫喜作黄昏颂

  俗话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王家胜的工作,连同他的艺术生活这样一页页地翻过去,不知不觉地年龄到了“杠”。前几年,他从心爱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当时他想,这下可该休息一下了。谁知,邳州老年大学合唱团的领导张云启,原来是邳州市委宣传部的干部,是我的老战友。他从宣传部退下来后,也到了老年大学。他对王家胜的工作情况比较了解,知道他干工作不耍滑,排节目严格、细致又实在,还保持着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于是三番五次地到他家,请他到老年大学“坐坐”、“看看”。在老战友的反复动员下,他到了老年大学。有合唱队上课,要他用手风琴伴奏,大家唱《春天里的故事》。他抖擞精神弹完“过门”,教室里一点声音也没有,突然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原来学员们被王家的琴声所感染,忘记了唱。一阵寂静后的掌声说明学员们是懂得音乐的,这样的学员应该引以为自己的知音。他们求知若渴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他,不久他成为邳州老年大学合唱队的指导教师。

  从此,王家胜的艺术生活又与“老年教育”“接了轨”。上课没有话筒,他自己买了拿来,需要乐谱架,他自己想法解决。许多学员不识谱,他一遍又一遍地教,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练,因为他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道理。他长年患有腰疼、腿疼病,每次上课,他都要拄着拐杖艰难地几步一歇地走上三楼的教室。一堂课下来,腰腿又疼又累,常常直冒虚汗,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在他和学员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节目被搬上舞台,邳州老年大学合唱队成为众多老年朋友向往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在他任教的7 年时间里,先后有数百名学员学习了合唱,掌握的练习曲有100多首,演出曲目有30多首,在校内外演出多场。这些学员走上舞台,走向社区,走向社会,成为文化活动的骨干,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为社区文化建设、文化下乡作出了一定贡献。

  至于说到老年教育的具体工作成绩,这里仅举几例:09年他本人担任教练与指挥的节目《红梅赞》,参加徐州市离退休职工合唱比赛获得金奖。他负责排练并担任指挥的邳州老年大学合唱团参加徐州市老年大学合唱比赛,获得金奖。邳州市劳动局组织职工排练文艺节目参加徐州文艺会演,让王家胜参加《迷人的秧歌扭起来》这个节目的演出,并由他担任艺术总监。比赛结束,这个节目获得了一等奖。他负责指导和担任伴奏的男生小合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入选参加徐州市老年艺术节。徐州市第四届农民歌手大奖赛在我市举办,他负责舞台演出的工作。开协调会、制订节目单、音响,灯光舞台监督,各个地区环节,不能有任何漏洞。我还要亲自带队参加比赛。好在事先准备充分,加上业务熟练,虽然很忙,但是忙而有序。我市代表队参赛节目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和组织奖全部奖项,被六县五区同行们刮目相看。在培养人才方面,在参加农民歌手大奖赛上获奖的杜春梅、在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取得优良成绩的董兵,都是王家胜都对他们给以热情的指导与严格的训练。至于老年大学器乐方面(含老年大学乐队与电子琴班)不再赘述了。

  四、荣誉榜

  1、1989年,在新中国成立四十祝活动中,中共邳县县委、县政府给他“奖”。同年,邳县县级机关委员会评选他为共产党员。

  2、1991年,被邳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3、1992年,因在文艺工作中成绩显著,县委、县政府评定他为文艺工作者。

  4、1996年,受邳州市人民政府嘉奖。

  5、1999年,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人事厅评定王家胜为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个人(证书编号990105)

  6、12年,邳州市电视台录制了《王家胜的艺术人生》,在电视上播放。

  王家胜同志从部队到地方,从工作到退休,又到老年大学从事音乐教学,几十年如一日,对艺术精益求精,对事业无比忠诚。部队生活锤炼了他的思想与品格,音乐艺术陶冶了他的精神与情操。他深知生命有限,艺术无穷。他为自己的“战士精神”和“艺术生命”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也十分乐意把自己的艺术知识、思想文化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老年朋友,奉献给我们伟大的时代与社会!


(撰稿人:吕立言)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  
 最新: 师生风采
. 国粹新章:邳州市京剧票友工作委员会揭牌,共绘文化绮丽画卷 [2025/5/20]
. 丹青犹伴果香来——邳州老年大学2025“艺苑芳华”教学成 [2025/6/28]
. 镜头调岁月 光影绘晚晴——邳州老年大学开展主题摄影采风深 [2025/5/21]
. 银龄逐梦:邳州老年大学书法学习的心灵之旅 [2025/5/20]
. “教科研工作人人行”:邳州老年大学强力打造老年教育硬核新 [2025/5/15]
. 邳州市举办“银发暖一线”文艺演出慰问一线社区工作者 [2025/4/30]
. 邳州老年大学隆重开启“银龄阅读领读者”计划 [2025/4/27]
. 邳州老年大学文化使者惊艳亮相徐州汉服巡游 [2025/4/4]
. 邳州老年大学2025迎新春书画摄影作品展在人民公园举行 [2025/1/4]
. 邳州老年大学"夕阳正红”志愿服务新年慰问演出在市社会福利 [2024/12/31]
. 邳州老年大学京剧社参加贾汪京剧票友庆典演出 [2024/10/21]
. 邳州老年大学喜获江苏省首届“数智杯”书画摄影展评佳绩 [2024/10/21]
. 郑美君美术临摹习作选 [2024/5/24]
. 邳州老年大学京剧社举行庆《五.一》弘扬国粹艺术演唱会 [2024/5/19]
. 田园诵读醉夕阳——邳州老年大学播音朗诵班户外教学散记 [2024/5/14]

邳州老年大学 关键字: 江苏邳州老年大学 - 邳州老年大学 -
邳州老年大学 地址:邳州市瑞兴南路市民活动中心东楼  版权所有 ©2016-2017
你是第2527178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 邳州 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