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触网 指尖共情 邳州老年大学“空中课堂”云蒸霞蔚
“虽说因疫情防控学校暂停线下上课,但我们停课不停学,老师带着我们转到‘云’端学习,一节课也没少呢!”古筝中(1)班学员毕彩凤不无自豪地说。
从3月15日起,江苏邳州老年大学因应疫情防控之需暂停线下教学,将课程全部搬到线上,全校不仅没落下一节课,部分老师还主动加开网课,确保了线上教学质量。为此,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官微在3月底《各老年大学开启网课模式 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新闻报道中点名邳州老年大学并展示了该校“好课分享”截图。
 去年以来,邳州老年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老年教育和“智慧助老”方针政策,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办学实力的重要战略,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指导下,携手深圳金龄科技公司,积极引进5G智慧校园标准化建设,接入教务管理系统,搭建“空中课堂”,持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满足包括疫情防控在内的新形势下广大学员的文化精神需求,初步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建设智慧校园的成功之路。 架设“云课”,携手空中学习。针对部分师生年龄偏大、信息技术偏低等诸多困难,学校一方面组织开展教师如何开网课、学员如何上网课等系列培训,指导师生下载安装“网上老年大学”APP,掌握直播、录播、进入直播间、开课、上课等操作技能。一方面组织教师精心编排制作课堂讲义、音视频、课件,提前发布课程信息,做好后台调设,与学员约课。上课前三十分钟,教务处通过巡课,调度掌握和协调衔接好各技术环节,确保顺利开播、上课。同时通过班长微信工作群,督促班干做好班群点名打卡、课堂纪律维护和师生互动,提醒观看回播,及时反馈信息,把控教学质量。依据课程特点,目前全校63个教学班有51个班级采用直播方式,反响良好。
 打造“微课”,融入班群充电。各班全部建立微信群,制定线上教学管理制度,配合在线直播实施线上录播教学。教务处与任课教师认真研讨,针对舞蹈、健身和偏重动作类的12个教学班侧重开设录播教学。如交谊舞、服饰模特、太极、瑜伽等课程,老师均提前一周备课、录制全程及分段教学视频,上课时依教学步骤分步贴到班群,然后再详加讲解辅导。许多学员反映,这种录播比直播更真切,且能反复观摩体会。如邵丁、郭佳慧老师在辅导古筝教学时,分乐句和演奏技巧录制小视频,尤其手型、指法特写,分步释放,细腻讲解,再让学员各自上传个人习练视频并逐一点评,破解了许多新学员的入门难关,提升了老学员的演奏技法。
 革新“党课”,点燃思想引擎。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党的方针政策、老干部工作动态和时事热点新闻,及时将思政信息送到老同志“指尖”。去年以来,先后开设了“空中党课”、“百年献礼”、“百年圆梦”等专栏,推送了党史故事100讲、党史知识竞赛100题,开展文学诗词大赛、书画摄影大赛和线上文艺汇演,适时组织收看上级部门形势报告和思政课,激励和引导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阳光心态、塑造长者风范、争做阳光老人。
 集纳“慕课”,盘活线上资源。拓展“慕课”理念,一方面将直播课程全部设为公开课、可回播,不惟选报班级正常上线学习,也让全校师生共享。另一方面,鼓励大家除了学习本班本校课程外,还可用好平台共享政策,选学全国各地老年大学上传“网上老年大学”平台的众多公开课并付费选修深造课,进而不断深化提升原有专业素养。对此,声乐班学员梁文贞感慨道:“参加网课除了学习我们自己申报的课程外,还可点看没有申报的课程。譬如我打开王占鳌老师的京剧青衣课堂,了解到京剧和唱歌是相通的,字头、字尾、字腹的分解及十三辙正确应用,耳鼻喉唇舌发音的巧妙配合,会使音色更美、共呜更好。网络共享给了我一笔意外收获啊!”据不完全统计,三月中旬以来邳州老年大学已上线的200余门直播课程,每门随堂听课的学员都在500人以上,其中葫芦丝、竹笛、国画、地方戏、书法、摄影、文学、旅游地理等精品课堂在线和回播多在2000人以上。邳州老年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晏文军欣慰地说:“我们学校领导思想前卫,主动对接网上老年大学给我们搭建了这么一处神奇的空中课堂。我现在徐州足不出户就能开设直播课,还能与学员互动。这些年来,国家在进步,老年教育在发展,我们教师更要与时俱进!”
线上教学以其丰富的内容、快捷的方式呈现给老年朋友一方崭新而美丽的精彩世界。目前,邳州老年大学正以疫情防控新情势下的网络教学为契机,不断拓展“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思想教育”、“信息化+服务管理”、“信息化+融媒宣传”等智慧校园建设领域,将直播课程不断刷新,将老年大学教学资源“价值链”向社区、乡镇,向全省、全国延展。
报道|苇 叶 摄影|王尚彬 编辑|王伟业 编审|谷玉端 邳州老年大学融媒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