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时政要文
校园新闻
社会资讯
   新闻资讯
邳州老年大学2024—20...
邳州老年大学2024迎新年...
邳州老年大学男模队荣获第十...
邳州老年大学京剧社参加贾汪...
邳州老年大学喜获江苏省首届...
奋进新征程,银发展风采——...
   联系方式

电话:0516-80230829
校址:江苏省邳州市瑞兴路市民活动中心东楼
邮编:221300
邮箱:pzlndx@163.com
网址:www.jspzlndx.com
网站邮箱:2130474764@qq.com

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邳州老年大学

发布时间:2014-11-03  新闻类别:新闻资讯 点击次数:170

1.jpg


邳州老年大学1990年9月创办。目前有32个教学班,28位教师,1634名学员,开设课程30门,另有4个社区文化活动辅导站。近年来,教师与学员编著出书10多部,发表各类作品00多篇(幅),书画、摄影展和文艺演出50多场(次),在邳州市达小康并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引领社会各界开展为老服务,深入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该校继06年被评为徐州市批老年教育示范校后,12年、13年又先后被江苏省邳州市与徐州市老龄委授予“敬老文明号”光荣称号。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该校紧紧围绕“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走“以人为本、民主办学与文化兴校”的科学发展之路,自觉服务于老年市民与农民的教育与文化需求,主动地把学校发展融入地方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不断提升“老年教育的影响力”,增强“现代老龄文化”的带动作用,使学校成为老龄事业一张鲜亮的“文化名片”。

一、坚持办学方向,把党的温暖传递给老年朋友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是新的社会难题。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老龄工作,一直把做好老龄工作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多年来,邳州市委市政府主动将老年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老年教育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邳州老年大学经过24年的风雨兼程与薪火相传,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健康、持续与稳步发展的道路。学校从起步阶段的3个班、39个学员、3个老师与30平方的教室,如今已卓然成为一所规模大、质量优、校风好的徐州市首批老年大学示范校。究其成因,首先是该校有着持之以恒的办学理念,有一支始终如一地忠诚于党的老年教育事业的干部和教师队伍,他们切实把“夕阳工程”当作惠及民生的“朝阳事业”抓实办好;其次是始终如一地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真诚地于服务老年朋友的“健康生活、快乐学习与幸福人生”,自觉地把党的关怀化为春风般的温暖,及时传递给老年朋友,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把学校当作自己“快乐与温馨的家园”。

多年来,该校一直没有自己的独立校舍,能有独立校舍与宽敞明亮的教室是历届学员的共同梦想。13年5月3日,邳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苏伟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李凤陪同下来校调研指导工作。苏部长在对学校整体工作作了充分肯定后说道: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决定给老年大学建设一个新的教学基地,新校舍15年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成为苏北地区设施条件好的一所县级老年大学。不久,中共邳州市委又发出《关于调整老年大学领导成员的通知》,市委书记王强任名誉校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苏伟任校长。在领导班子成员中,增加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谷玉端任副校长,校委会成员由市委组织、宣传、老干部,市府教育、民政、文化等重要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市委的两项重要决定,充分证明了市委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关心老年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为老年大学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组织与设施保障,为老龄事业展示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平时,市委市府及党政有关部门对老年大学也是厚爱有加,不仅在经费预算、重大活动安排、评先评优、服务社会等方面不断给予关心支持,而且对“老龄文化”的发展也给予具体指导。如市委书记王强多次对该校戏曲表演班教师杜桂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邳州柳琴戏问题表示极大的关心,鼓励她在“非遗”方面努力继承与创新,多出成果。市委领导的关怀使杜桂芳深受鼓舞,她一心扑在老龄文化事业上,在戏曲教学与演出两方面都“特别出彩”,既使戏曲表演成为该校的“特色专业”,自己也逐步成长为一个“德艺双馨”的戏曲工作者。

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教育之果。市委的关心支持,促使该校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仅以13年为例,该校可圈可点的成绩有: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我国老年教育30周年纪念活动。比如“百姓大舞台”的广场演出;纪念毛泽东诞辰1周年书法、绘画与摄影作品展;举办庆祝邳州老年大学京剧社成立10周年暨“盛世邳州”六省十八市京剧票友演唱会。二是教科研成果丰硕。比如在江苏省老年大学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常务副校长杨玉泉撰写的《基层老年教育现状的初析》、校报主编董忠全撰写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两篇文章均被评为论文。张佩瑢副校长在徐州市老年大学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上作了题为《满目青山夕照明——谈如何走好“文化兴校之路》的典型发言,引起同行的强烈关注。文学班教师周浮五在《中国老年教育》上发表的教研论文,实现了该校教育科研在刊物上发表的“零的突破”。三是艺术教育成果获奖档次升级。声乐班张耀华的音乐创作作品获得徐州市委宣传部的“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作品评选,该校摄影班学员6人同时获奖,其中胡向阳的《历史留痕》获得一等奖。军腰鼓班雍小娥创作领舞的“新疆舞”——《快乐地跳吧》,在徐州市委老干部局举行的舞蹈比赛中荣获金奖……实践证明,党的老龄政策与惠民举措一旦和老年朋友的学习创新热情相结合,很快使该校老年教育园地呈现出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喜人景象!

二、坚持以人为本,把知识与艺术传授给每个学员

该校生源主要是退休干部职工与社会中老年人员,大家到老年大学来“充电”,是为了寻求健康快乐、求知学艺和求美求新。为充分满足不同职业和文化兴趣的老年学员的不同要求,让每个人通过学习,都能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人生愿景,该校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开设书法、国画、电脑、摄影、声乐、器乐、舞蹈、京剧、地方戏剧、武术、服饰、文学诗词创作等12个门类30个科目,供学员自由选学。为保证授课质量,他们不拘一格,想方设法延请学有专攻、技有专长且富有爱心和热情的人来授课。为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该校建立了合唱队、器乐队、舞蹈队、军腰鼓队、戏曲队、服饰队等艺术团队,把日常教学与业余训练结合起来。针对部分学员的特别兴趣与爱好,支持他们自主成立了书画、摄影、京剧和文学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各自开展别具一格的文化活动。

比如文学研究会,他们发动学员自办格律诗词报《东蓠》,作为学员的学习与创作园地。《东篱》报以“采菊东篱,放眼世界,博参约取,融古铸今”为办报方向,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讴歌新时代,反映新生活,抒发真性情。现已印行8期,每期选发学员近百首格律诗词作品,为我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一抹鲜明的亮色。还有,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选学交谊舞的学员多,每学期都超过300人。该校把他们编成4个班,由肖秀美等3个老师负责执教。这300多名学员,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骨干,在城乡刮起了“舞动邳州”的旋风,使文明与开放的种子深深植根于社会的土壤,为践行“24字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中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该校为在教学上形成鲜明的特色和独有的优势,特别注重激发教师和骨干学员的创新意识和艺术激情。通过集思广益,该校形成了“围绕大局服务社会,科学管理提高质量,内外结合打造优势,开放创新彰显特色”的工作思路。

机制对了,事业的局面为之丕变。邳州喜欢京剧的老年朋友很多,所以“京剧”是该校较早确定的重点专业。早在10年前,学员们自发成立了京剧社,并常年坚持活动。往往放晚学后,还有不少“戏迷”不愿离校,认为学得“还不过瘾”,要加班“自补功课”。去年4月26日——28日,该校主办庆祝邳州老年大学京剧社成立十周年暨“盛世邳州”六省十八市京剧票友演唱会,来自苏、鲁、豫、皖、湘、辽六省和上海、南京、苏州、无锡、蚌埠、枣庄、徐州等18个市的“戏迷”汇聚邳州。大家同庆盛典,共赏“国粹”,可谓金声玉振,风靡一时。邳州老年京剧票友焦伟秀说:“我痴迷于京剧十多年了,深深感受到国粹艺术的精深与美妙,京剧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学校为师生的发展搭建平台,师生会对学校感情深笃,做到以校为家。交谊舞老师顾天,前两年因随孩子到徐州生活,卖了邳州的住房。在徐州过了一段时间,还是割舍不掉自己心爱的舞蹈事业,又回邳州买了房子,重新回到老年大学学员之中。她说:“我的心在邳州老年大学,我生命的根扎在舞蹈的土壤里。”

三、坚持创新创优,把文化传承给百姓大众

该校的办学历程也是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创新创优的过程。06年5月日,邳州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因时代变迁,原来柳琴戏的观众日渐减少,表演团体也悄然萎缩,柳琴戏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后,为及时抓住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的机遇,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该校大力开展“发挥余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他们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研讨规划,延揽人才,建立起“非遗文化传承戏曲班”,学员一年一选,择优汰劣。担纲教师呕心沥血搜集材料,编印教材(文字、幻灯、音频、视频),学校专门筹资,为其配备器材与设备,实行小班化教学。
杜桂芳原是市柳琴剧团的青年演员,因柳琴戏的逐渐式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离开了舞台,但她仍一往情深地热爱着柳琴戏。作为地方戏曲班的教师,她积极尝试创新表演形式,重新挖掘、归纳、整理了段代表唱段,制成9张光盘,作为学员的柳琴戏教材。由她自创自编、自导自演的新编历史剧《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先获得江苏省“敬老日”文艺汇演一等奖,08年又获得“中国首届老年艺术大赛”戏曲类金奖。她的新编历史剧《昭君出塞·别关》,参加徐州老干部局、文化局、老龄委、广电局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同年文艺汇演获金奖,继而在省电视台“社区乐翻天艺术大赛”中荣获“佳表现力奖”。今年6月,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四届老年艺术节戏曲类大赛上,杜桂芳领衔参演的《昭君出塞·别关》获得金奖。杜桂芳并被邀当场发表“获奖感言,为“老龄艺术”增添了光彩。

杜桂芳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培养人才,她利用双休日,免费开办少儿戏曲兴趣班和老年地方戏演唱班。在以杜桂芳、王占鳌、朱化龄等一批重新焕发青春的老演员的影响和带领下,邳州市的地方戏曲演唱文化又呈现出强力复兴的势头,一批戏剧爱好者亮相在舞台上,活跃在广场上,为“文化中国”贡献着热情、信念与力量!去年11月2日,邳州市群众文化特色艺术广场演出——杜桂芳戏曲教学成果展演隆重举行,拉开了邳州市委宣传部、文广新体局主办的“百姓大舞台”活动的序幕,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充分彰显了该校戏曲教学的艺术优势和办学特色。

书法与国画是中国文化的艺术载体,而摄影则是现代工业文明催生出来的崭新艺术形式。这几年,邳州老年大学书、画、影三个热门专业受到学员强烈追捧,发展很快。在书法教师张恒成、国画教师颜聿振和摄影教师潘修华的指导下,学员们把平常学习与采风创作紧密结合起来,老年书画社办起了《晚香苑》,老年摄影协会办起《邳州老年摄影报》,做到图文并茂,定期印行,并结合重大节庆,通过作品展,向社会广为宣传。特别是以老年大学摄影班学员为主体的邳州市老年摄影协会,更是异军突起,学员们赴新疆,去西藏,到内蒙,上太行......各地,到处都有邳州市“老年摄影发烧友”的身影。近又启动了“中国梦,沿海行”大型摄影采风创作活动,明天早上90多人的摄影队伍要启程。

据不完全统计,仅书、画、影三个专业,该校累计培养了会员24人,省级会员68人,徐州市会员136人。应该说,邳州之所以被评为“中国农民画之乡”与“中国书法之乡”,与邳州老年大学这批老同志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四、坚持开放办学,把“精神文明”传播到社区农村

有人说,看一个城市有没有品位,不是看繁华的商场与高楼大厦,而是看剧院和音乐厅的演出水平。邳州市仅有一个戏曲演出团体,因各种原因很少与观众账面,其他高水平的综合演出团体更难到来这里演出。老年朋友闲暇时间较多,精神文化需求非常旺盛,但无法得到满足。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该校创新管理,让艺术班(队)结合教学,每年至少搞两次“汇报演出”或“艺术成果”(作品)展,给大家搭建起各显神通、各呈其妙发展平台。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出教师和学员的创造与演出热情。他们自编自导,反复排练,精益求精;没有经费,他们每人自掏腰包买来布料,夜以继日地缝制服装。那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感人,成为老年大学稳健发展的宝贵财富与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每到汇报演出时,广场上顿时热闹起来:戏曲班、舞蹈队、合唱团、军乐鼓队、服饰表演、交谊舞、器乐队,学员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演出服装(器乐队也穿起非常抢眼的男白女红的制式服装)。大家一个个容光焕发,神采飞扬,轮番登场,三十多个节目一演是几个小时,演员与观众却都毫无倦意。不少学员还请来“亲友团”捧场助威,喝彩拍照。

文学班的诗词创作如春花般浪漫开放,每一期《东篱》诗报一出,大家争相传阅,可谓不胫而走。每当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街头展出时,市民们纷纷赶来观看,还有一些须发斑白的老同志,拄着拐杖,甚至坐着轮椅来观赏。大家欣赏着,谈笑着,喜悦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大家深有感触地说,谁说人到四十不学艺?邳州老年大学真是出了不少人才,出了不少成果,老年大学的成果汇报之日,成了邳州市地地道道的“老年艺术节”。

再者,学员们来自县城的东南西北各个地方,他们来到学校,选择若干项艺术科目,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不少人成了社区文化的引领者,他们在融入时代中提高了文化素养,在服务社会中升华了精神境界。为更加有效地服务社会,该校依靠学员、校队和地方戏、书画、京剧、摄影4个专业学会与4个广场群众文体活动辅导站,把艺术推广的种子撒播到城乡各地,使许多学员成为社区或广场文化活动的骨干。每当晨光升起和晚上华灯初上之际,学员们在附近的广场上将许多市民吸引过来,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跳起交谊舞,练起木兰扇,打起太极拳,或铿锵有力,或舞姿翩翩,场面特别壮观,成为邳州城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再比如,雍小娥老师指导的军腰鼓队在邳州独树一帜,气象不凡,她策划排练的《国庆阅兵式进行曲》引来市民交口称赞,在市区引发了学习西洋铜管乐器的新潮。

该校66岁的声乐教师张耀华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他创作的《天下母亲,中华妈妈》、《红红的草莓》、《五谷杂粮》和《年年三月杏花开》几首歌曲,都被音乐家协会选中,灌制成唱片,由中国音乐家音响出版社发行。他近又为“大运河申遗”搜集、整理、创作了《运河船工号子》。每年一届的“邳州之春”(称为邳州艺术节)和重大庆典活动,都会把这些歌曲作为文化创新成果进行演唱。他还与合唱队指导教师兼指挥王家胜老师密切配合,潜心教学,把合唱队搞得风生水起,成为该校闪亮的“艺术品牌”。

每年春节前夕,该校戏曲队、舞蹈队、军腰鼓队、服饰表演队的学员们都要和拥军模范庄印芳一起慰问徐州坦克二师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到徐塘电厂等大型企业,运河、铁佛、东博敬老院等地慰问演出,给官兵、工人和老人送去文化大餐!书法班学员进镇入村,为老年朋友与贫困户义务写春联;摄影协会则精选学员作品到社区与乡村巡展,同时还会送去“科普与养生讲座”,送去老年大学师生捐赠的衣物和食品。这种“敬老助老与文化宣传双下乡”活动,成为邳州市“城乡老人互帮互学心连心”的有益尝试,也是对建设“文化邳州”与和谐社会作出的积极贡献。

邳州老年大学坚持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重要节庆和专题活动,自定项目,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下农村,进工厂,入校园,到部队,开展不拘一格的艺术展演活动,既切实融入了开放条件下的城市文化建设,向社会各界展示该校丰硕的办学成果,也展现了广大师生“爱满天下”与“立己达人”的精神风貌。

“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是邳州老年大学师生心中永远的歌唱!他们的满腔情爱,都会化作绚丽无比的、拥抱老龄事业的满天晚霞——夕阳红。”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邳州老年大学自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科学员近两万人。他们坚持办学宗旨不动摇,情系老年朋友,志在老龄教育,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脚踏实地地为国家的老龄事业,为社会的发展与文明进步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的“为老服务,爱老敬老”的先进事迹,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朋友的高度赞赏,产生了特别好的社会影响。
步稳能致远,风正好扬帆。目前,邳州老年大学领导班子正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开放办学与文化兴校”为发展战略,以“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有活力”为办学目标,上下一心,扎实工作,共谋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积极开创邳州老龄事业新局面与老年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  
 最新: 新闻资讯
. 中央两办要求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2016-11-10]
. 习近平总书记谈老龄事业 [2016-11-10]
. 邳州老年大学艺术团赴养老服务中心慰问演出 [2016-04-27]
. 邳州市老年大学告别马路“舞场” 走进“高大上”场馆 [2015-12-10]
. 邳州老年大学书画摄影作品在第四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大赛上 [2015-2-12]
. 邳州老年大学中秋、国庆佳节慰问邢楼镇敬老院 [2015-09-28]
. 邳州市委书记出席老年大学开学典礼 [2015-09-11]
. 邳州市委书记王强、市长陈静视察老年大学 [2015-08-31]
. 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冯诚到邳州老年大学调研 [2015-08-31]
. 邳州市委书记王强慰问老年大学师生 [2014-10-11]
. 邳州老年大学办得好 学员学习热情高 [2014-3-26]
. 邳州爱心企业携手老年大学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 [2015-10-16]
. 庆祝邳州老年大学成立十六周年 [2006-10-28]
. 邳州老年大学:采取五项举措 提升办学质量 [2014-3-21]
. 邳州市老年大学年度文艺汇演展风采 [2016-6-24]

邳州老年大学 关键字: 江苏邳州老年大学 - 邳州老年大学 -
邳州老年大学 地址:邳州市瑞兴南路市民活动中心东楼  版权所有 ©2016-2017
你是第2477602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 邳州 慧网